第一版主 > 历史军事 > 《天下豪商》 > 第1303章 维新变法裱糊 二

《天下豪商》 第1303章 维新变法裱糊 二(2/4)

一石数斗,一百余斤而已。30亩田能得多少?不过40余石。一石能得几钱?如何能供养一兵?

    而且好家业也禁不住子孙多啊!现在授田30亩,过个十几二十年就分三份了,还养什么兵啊?”

    30亩旱田养一兵的确是不够的。在燕地,武好古以150亩旱田养一兵,足足多了四倍!

    而且周国是初兴的共和国,和松松垮垮的宋国不一样。周国正处于“其兴也勃焉”的时候,高举天下为公的大旗,又是公民,又是议会的,上上下下都比较认真,比较齐心。

    所以能够严格贯彻职田长子(其实是一子)继承制。可以保证150亩(在黑土地上是100亩)府兵的田庄不会被析产继承。

    同时也能保证收回无力服役的非终身公民的田庄——拥有终身公民地位的府兵可以终身享有田庄,如果不能服役,则需缴纳税赋。如果身有伤残(必须是从军负伤),则可以免缴税赋。

    不过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,府兵们只要有继承人可以服役,都不会享受这项免役待遇。

    因为终身公民的继承人只有临时公民的身份,待遇下降了一大截啊。他们必须积累年功、战功才能晋升,所以得早点服役才能保证晋升到终身公民。

    如果能累功晋升成为军官,哪怕是最低级的军官,也能从府兵阶层变成骑士阶层,所得到的授田可就一下增加十几倍了!

    即使不能成为骑士,军功也可以用来兑换丰厚的赏金。

    考虑到周国共和军在对外战争中胜利的概率,从军肯定比坐在家里面啃老划算……

    而宋朝这边情况完全不一样,西北那边200亩的授田府兵(西北的田太差,200亩远远比不上燕地的150亩,但是比开封府的30亩要好多了)传到现在才多少年?又有多少西军、朔方军的授田府兵在典卖田产(府兵职田理论上不能转让)了?

    府兵在军头将门势力很大的西北都保不住田产,在豪门亲贵云集的开封府左近就更别想了。

    所以纪忆并没有完全采纳复古六君子的建议,而是提出了一个在政治上更加正确的分田方法——将查到的隐田分给无地贫民!

    武好古要是知道这事儿,说不定也会认为纪忆的灵魂也来自后世——多半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……

    “忆之,你打算给京畿路的-->>

猜您还喜欢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