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版主 > 历史军事 > 南宋不咳嗽 > 第二百零七章 中世纪欧洲货币体系

南宋不咳嗽 第二百零七章 中世纪欧洲货币体系(1/4)

    中世纪前期,欧洲的货币体系基本就是一个,从罗马帝国继承下来的罗马体系。主要分成金币、银币、铜币三种,金币的单位是苏勒德斯(solidus),重4。48克,纯金(纯度多少不清楚)。金币的辅币还有塞米西斯(semissis),重量是苏勒德斯的一半;特雷米西斯斯(tremissis),重量是苏勒德斯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银币的单位是斯力克(siliquae),二十四斯力克等于一苏勒德斯;另外还有一种辅币,叫徳涅尔(denier),也叫半斯力克,当然就是斯力克的一半重量了。

    铜币的单位是弗里斯(follis),也就是卡尔和帝国商人讲价的最低单位,一斯力克等于八弗里斯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整个中世纪中后期里,欧洲各国的变化很大,相应也出现了很多其它种类的货币。比如说法兰克墨洛温王朝、盎格鲁-萨克森王国都曾经发行过自己的金币、银币,但它们都是以上述的体系为对照的,除了名称之外,变化不大。日后的英国一先令、法国一苏就等同于一苏勒德斯金币币值。神圣罗马帝国后来还发行过一种叫做亚希莫斯塔勒的货币,在欧洲流行了几百年,简称塔勒(Thaler)。后来塔勒TH这个德语发音被D代替了,直接被移民们带到了新大陆,就变成了Dollar,这个词儿不陌生吧?就是后世的美元。

    后来欧洲人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承认的兑换体系,那就是“磅”。一磅就是一法国利弗尔、一意大利里拉、一英国英镑。在法国,1利弗尔=20苏=240徳涅尔;在英国,1英镑=20先令=240便士。这些叫法其实只是不同地区的称呼,实质上都是一回事儿。但是有一个不同,就是德国人、不对,是日耳曼人,那时候还没德国这个概念呢。日耳曼人的单位是马克,具体咋来的我没查到,但是比值有,一马克等于160芬尼,一芬尼就是一徳涅尔。

    在13世纪的欧洲,正处于世俗皇帝和教皇争权夺利的白热化时期,不管是皇帝还是教皇对帝国的控制力都大幅下降,于是铸币权就落入了各地诸侯的手中。这下就乱套了,开始出现不足重、成色差的货币,还有很多地方性货币,就是那种出了这片领地谁也不认的玩意。数量有多少呢?不多,在西欧最繁华的法兰克地区有200种左右,在商业活动更密集的尼德兰、意大利地区,这个数字还得翻倍。

    在这里还得说两个金融词汇,一个是劣币驱逐良币,一个-->>

猜您还喜欢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