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版主 > 历史军事 > 南宋不咳嗽 > 113章 迫击炮

南宋不咳嗽 113章 迫击炮(1/4)

    想的挺容易,但实际做起来,和设想的距离有点大,大到差点让迫击炮难产。出问题的地方并不是洪涛最初担心的炮管和碰撞引信,恰恰是他认为最容易解决的弹体和发\射\药环节,还有一个看上去更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,支架。

    齐祖制造炮管的办法很原始,他就是用一根打磨圆滑的空心钢棍当芯模,然后把烧红的钢板用手工一点一点的卷上去。再往空心钢棍里注入冷水,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,把空心钢棍抽出来,外面的钢板就变成一个有缝隙的圆筒了。这时候再用铁丝和硼砂把这条缝填满,用泥土把整根钢管包起来继续加热,从而把接缝处的铁丝融化,也就把缝隙焊上了。焊好的钢管用镗刀把内壁刮干净,经过打磨,一根炮管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么弄很麻烦,不过对于他们这些玩惯了锤子、炭火的工匠来讲,却很平常。叮叮当当几个人半天就弄出一个来,再用一天多时间打磨好,缝上后堵,完事儿了。齐祖还怕这根管子不够结实,就又弄了一根稍粗的半截管子套在它的底部,用两道钢箍给箍上。这根炮管做完,净重六十多公斤,一个人勉强能搬动。

    “一点都不重,这是炮啊,不是枪,总不能指望一个人抬着满地跑吧!”洪涛觉得这根六十毫米口径的炮管有点重了,他计划的迫击炮全炮重也就百十斤,现在一根炮管就这么重显然不太合适。可是齐祖坚持他自己是对的,在他看来,炮就应该比枪重,如果都差不多,还叫炮干嘛,叫枪不就得了。

    “这样,您先弄根不带套管的试试,如果不成,咱再上套管也不晚是吧?”洪涛觉得齐祖说的也有点道理,但他还是嫌炮管过重,坚持让齐祖又去单独做了两根不带套管的炮筒子,只增加了三道钢箍加固,等炮弹做出来了,就先去试试膛压。

    可让他没想到的是,慈祥废了好几天时间,用灰口铁铸造出来的三种不同形状炮弹,不管如何配置重心,都只能打出去百十米远,把用于发\射\药的霰弹全装药,也还是这个水平。

    “我就说嘛,光靠这么个小玩意,能把这么大的炮弹打远?不可能啊!早知道就这么大点膛压,我给你用铜皮卷个管子就够用了。”迫击炮这种看上去异想天开的武器,从一开始就不受齐祖待见。他喜欢大炮,越大越好,这个小玩意入不了他的法眼。

    “陛下,要不咱多加点发\射\药吧?”慈祥对迫击炮倒是没什么成见,他的想法也很简单,既然打不远肯定是因为发\射\药不够,那就多-->>

猜您还喜欢看